小白诞生记
青岛调试季
工博会揽金记
精海2015—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
 
小白诞生记


        第一次听说“小白”,还是因为八月初的征集设计小白一条短信。等到加入了小白的设计团队,确定了要给小白设计外观时,我们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仿生型的小白、太空战舰“气质”的小白……各种形状的小白在脑中翻转,同时也有了很多想要去尝试的方案。
        对小白外观的设计,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分头设计小白初稿,确定造型方向;二、整合大家的想法,确定一个最终的设计稿;三、建立小白的三维模型。在这几个阶段中,最困难的是造型方向的确定——因为大家一开始,都没有方向;而最考验大家耐心最容易“抓狂”的,是建模阶段——因为这个工作很细致,需要耗费的脑力细胞也很多。
 
 
 
 
     在分头设计小白初稿的阶段里,我们的想法都很“大胆”,于是出现个各种各样的小白,但是讨论之后因为造型太“前卫”或者加工工艺难、形状不能兼容小白的功能放弃了。
     经过对第一稿的讨论之后,我们大概确定了小白造型的几个方向:外观的加工工艺不能太复杂,要保证在固定时间内可以制造出来;空间上要兼容小白上将要搭载的仪器,保证小白的功能能正常实现。之后,按照这个思路,又出了几版修改过后的设计稿。

 
 
 

       在大家各自出了设计稿并且进行了很多次的讨论之后,大家一起整合出了一个整理版的方案。之后学长请了蔡老师来跟我们一起讨论小白的这个设计,在出了这么多的设计稿以及很多次的头脑风暴仍然得不到一个我们都满意的方案之后,蔡老师的点评戳到了我们的病症所在——因为大家都想赋予小白不一样的特点,导致我们设计的小白看上去不像一个产品,反而更像一种让人把玩的“玩具”。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有点迷茫了,感觉好不容易找到的方向没有了,在眼前的仍然是一团看不清路的白雾。
        在我们正在迷茫的时候转折来了——经过学长和蔡老师的讨论,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平台”概念。在平台的基础上,我们的工作简化成了设计一个可以覆盖在小白平台上的外观壳体。简化不等于简单,于是大家就又投入到对小白外观的设计与思考中。经过了多次草图绘制和建模尝试之后,终于把小白的外观确定下来,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小白的样子的雏形。        
        在小白外观的设计中,我们所想的最多的问题是:小白,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想让小白特别、与众不同,我们想让小白是最好的。虽然现在的小白并不是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形状,但是它诞生的那一刻我们都没有觉得它陌生,因为它是我们那半个多月以来努力的成果——就好像经过了长途跋涉的旅人到达目的地之后,看着眼前的景色就好像景色在说: “你好,我一直在等你。”

 
 
 
        小白诞生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我们与小白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样东西从无到有是很难的,因为一开始没有方向,有了方向之后各种实际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个造型应该怎么开模、功能体要怎么搭载在平台上、小白的腔内空间够不够大、线路要怎么排布……各种各样的问题考验着我们,同时也促使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改造着小白。所以等到小白被制造出来,并且能成功下海试航的时候,忽然就觉得那些坐早班767来宝山又坐末班车回去的日子、那些散落的设计稿和不知道有几个版本的3D修改模型都不算什么了。
         小白很年轻,它才刚刚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在未来,它也一定可以走的更稳更好!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